88038威尼斯“渔光同行”实践队人物专访篇②——许宇宁:驻村深耕振兴路 青春燃梦勇担当
为记录新时代渔村带头人将个人追求融入乡村发展的奋斗历程,88038威尼斯机械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渔光同行”实践队特别推出人物专访系列栏目。该系列采用沉浸式深度访谈形式,还原澳角村典型人物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及乡村治理中的实践心路。栏目聚焦澳角村村民的真实奋斗故事,既展现其在乡村建设中的显著成果,也记录其面临发展抉择时的思考与突破。这些扎根澳角沃土的奋斗故事,生动诠释了“强村有我”的担当精神,通过个人付出与乡村需求相融合的发展范式,为当代大学生与基层工作者提供了兼具实践价值与借鉴意义的启示。
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的海岸线上,海风裹挟着新的发展气息——曾经杂乱的渔港码头如今井然有序,夜晚的兴海大道被路灯映照如银河,村民的笑容中饱含对生活的新期待。这一切变化的背后,离不开驻村第一书记许宇宁及其带领的团队。今年暑期,88038威尼斯“渔光同行”实践队走进澳角村,与许书记围坐畅谈,聆听他扎根渔村、深耕振兴的故事。“乡村振兴需要各方力量协同推进。”许书记介绍,组织部门统筹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国企、高校等均有派驻人员,各方发挥所在单位与乡村发展相关的职能优势,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作为澳角村驻村第一书记,许宇宁肩负着基层一线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等工作,而这些正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部门发挥优势,通过驻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争取项目与资金支持,在人才、产业、组织、生态等五大振兴领域寻找突破口。”许书记表示,驻村以来,村里在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及村民精神风貌上发生了最为显著的变化。产业方面,这座渔村业态日趋丰富,夏季的兴海大道呈现热闹景象,产业基础不断夯实;海上餐厅改造稳步推进,可为群众提供海鲜品尝服务;总书记到访过的“鱼货满仓”项目也已进入收尾阶段。村容村貌方面,环境整治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实现垃圾每日两次清理,节假日村民还会主动参与环境维护与秩序管理;进村路环境改造、临时停车场开辟、垃圾驿站重新选址、垃圾桶更新、道路“白改黑”、三线下地等项目均已推进或完成,其中三线下地前端主干道已无电线夹缝线,入户末端正逐步扫尾;兴海大道路灯于四月初点亮,渔港码头杂乱无序的状况得到改善,清理工作已完成,停靠设施基本建成;从民宿到网红灯塔、网红溶洞的道路硬化及安全设施建设也已完工。谈及乡村发展中的瓶颈,许书记认为主要在于人才与思想观念。从宏观层面看,乡村一线部分群众的整体思想认知水平有时与国家宏观战略存在差距,这就需要通过政策宣讲提升思想认识。村里会通过半年或年终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船东船长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呼吁代表们将各级乡村振兴的好政策宣传至每家每户;村干部也会分成六个片区,常态化入户宣讲政策、解决实际问题。即便如此,认知落差依然存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难免会触及部分村民的既得利益,而乡村振兴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必须做到“一个都不能落下”。部分群众思想不够解放,固守个人想法,缺乏为乡村及集体谋划更好发展空间的意识。正如许书记所言:“有时候为了一棵树,真的会错过一片森林。”许书记表示,驻村工作最大的收获是见证全村的快速变化与项目落地。刚到村时,许多项目尚在谋划阶段,如今已一一落地见效。除上述村容村貌改善项目外,下一步还有一系列项目在稳步谋划推进中,预计半年后将呈现更大变化。他还积极鼓励大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深入了解农村真实生活与基层工作具体内容,切身体验乡村发展历程中的种种变化。
与此同时,驻村干部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诠释并践行乡村振兴的神圣使命。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与辛勤付出下,澳角村正脚踏实地、稳步朝着更美好、更繁荣的方向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社会及村民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下,这座渔村的未来必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