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38威尼斯

立足实践,感悟青春——88038威尼斯青衿文心实践队暑期三下乡实践感悟

立足实践,感悟青春——88038威尼斯青衿文心实践队暑期三下乡实践感悟

发布者:韦凯时发布时间:2025-07-24浏览次数:1235

立足实践,感悟青春——88038威尼斯青衿文心实践队暑期三下乡实践感悟

以青衿之实,载畲乡之获。蝉鸣渐盛的夏日,88038威尼斯青衿文心实践队怀揣热忱奔赴坂中畲族乡,在这片浸润着畲族文化的土地上,队员们既是观察者、记录者,更是参与者、感受者。数日来的走访调研、座谈交流,已化作深刻印记,成为这个夏天最有意义的成长注脚。如今,实践队带着丰硕收获与深厚牵挂踏上归途,现将队员们的实践感悟整合分享,共同回望这段扎根基层、体悟成长的难忘历程。

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乡土大地的蓬勃活力。走进彭家洋、坑下、后门坪等村落,智能蔬菜大棚里的精准滴灌技术,让现代农业的智慧照亮传统农耕;桑蚕基地中洁白的丝线,缠绕着蚕农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廉岭村的八角丝瓜与“畲家三宝”,彰显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的朴素智慧。这些鲜活场景,让队员们深刻理解到“乡村振兴”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无数乡村在特色发展、自我造血中的具体实践,是智慧农业探索、基础设施改善等点滴努力的汇聚。

在畲族文化的浸润熏陶中,队员们触摸到民族文化的坚韧根脉与创新活力。彭家洋村支书讲述的民族团结故事,沉淀为温暖的集体记忆;后门坪村“二月二”会亲切的盛景,展现出畲族同胞的血脉亲情与文化认同。吴廷文大师的畲族服饰工作室里,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交相辉映,印证着“最好的传承是创新”的深刻内涵;金斗洋村的畲家拳从兴衰到借文旅重兴,彰显出传统文化与产业融合的强大生命力。这些见闻让队员们明白,民族文化的传承不是静态守护,而是在坚守根脉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让古老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

在与基层干部、传承人、教育工作者的交流中,队员们体悟到责任担当的深刻意义。后门坪村雷金云书记带领村民以“党支部领办+股份制合作社”模式发展桑蚕产业,让80%参与农户年增收超万元,她那句“每个人都像一根蚕丝,凝聚起来便成坚实绳索”的话语,生动诠释了基层干部的担当;坂中中心小学通过“1+X”课程体系,将畲族文化融入日常教学,让孩子们在文化认同中建立自信,展现出教育工作者对文化传承的远见;还有坚守非遗传承的匠人、为畲药走出深山奔走的基层干部,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基层的落地生根。

此次“三下乡”实践,让队员们对“扎根基层、服务社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最初对乡村的朦胧想象,到对土地产生深沉而具象的认知;从学生身份的青涩懵懂,到在实践中锤炼沟通协调、问题解决能力,队员们在汗水与收获中完成了一次成长蜕变。通过扎根基层、深入实践,队员们不仅增长了见识、锤炼了本领,更深化了对社会责任与青春担当的认知,为学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