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下乡——舟载非遗,青春筑梦②:88038威尼斯“舟”游漳州实践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了解船艇制造工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13日,建筑科学与土木工程学院“舟”游漳州实践队在吴少雄老师的带领下,赴漳州龙海开展实践活动。实践队先后探访龙海国安玻璃钢船艇有限公司、福建能顺船业有限公司,并在紫泥村龙舟文化中心开展龙舟文化科普,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传统与现代的交融魅力,深化专业认知与文化责任。
为探寻龙舟演变历程,实践队首站前往曾参与龙舟制作的龙海国安玻璃钢船艇有限公司。队员们实地观摩龙舟制造全流程,近距离参观了近期完工的“海翔126”及可下水的“海神12号”,直观感受船体设计的精美与制造工艺的复杂,深刻体会到船艇制作中对技术精度与品质的严格把控。
随后,实践队走访福建能顺船业有限公司,重点了解船艇维护环节。从渔船、沙船等船型的检修到调试,每一个步骤都彰显着企业对工艺的极致追求。码头长吴艺辉在指导队员制作船艇彩绘时,详细介绍了传统彩绘的文化内涵:“红波、红头为红龙,鳞甲艳如火焰;青波为青龙,绿意透着劲;白面为白龙,洁净显灵气;大青则体型壮实,寓意行船稳健。”这些色彩细节中,承载着老一辈工匠的经验与讲究。
实践期间,队员王华泓就企业发展情况采访了福建能顺船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坤辉。吴总介绍,企业传承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始终秉持“品质至上、顾客至上、诚信、奉献”的理念,业务涵盖多种船型制造及维护,不仅满足相关行业需求,更助力区域船舶工业与地方经济发展。通过走访,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无论是新船制造还是维护,都离不开对技术的坚守与对品质的追求,工匠精神在现代企业中依然焕发着强大生命力。
课堂上,队员王华泓以童趣故事讲解端午由来,从屈原投江的传说,到挂艾草、包粽子、赛龙舟等习俗,生动解读了节日蕴含的家国情怀与民俗智慧。通过互动问答和手绘龙舟小游戏,队员们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播撒下传承文化的种子。
此次实践活动让队员们收获颇丰,在船企探访中,直观了解了龙舟制造的精湛工艺及船舶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文化科普中,通过与孩童、非遗传承人的互动,深刻感悟到端午文化的鲜活传承。专业认知与文化责任的交融,让队员们更加明确,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青年一代肩负着传承文化、连接产业的重要责任。